郝量:辟雍

展期: 2019/03/25 至 2019/07/20

地点: 震旦博物馆三楼历代玉器展厅

票价: 常设展单人票 60 元 / 张,特展不额外收费

“辟雍”最早是西周时期周天子为贵族子弟设立的教育场所。辟雍的整体造型最初为圆形,周围有水环绕。因为辟雍本体建筑呈现圆形,使其和古代常见的玉璧十分相似,故也会在古代文献中写作“璧雍”。有关辟雍的文字记载见于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之中。清代的青铜器著录《西清古鉴》中提及的“麦尊”上就有“辟雍” 二字金文,时代为西周初期。同时《礼记》、《诗经》中均有对辟雍的记载,但这些早期文献中的记录十分模糊,对辟雍并无详细描述。到东汉时期,班固在《白虎通》中才对辟雍做出了具体的解释:“辟者璧也,像璧圆,又以法天;于雍水侧,像教化流行也。”因此汉代也在太学里建造辟雍,用以 “行礼乐、宣教化”。根据目前考古发掘情况,两汉确实均在都城设立了辟雍。辟雍的实体建筑目前仅有清代乾隆年间的国子监为参考,虽然金、元、明三代均无此类建筑,但清代的建造者根据典籍记载,对辟雍进行了还原。

郝量查阅馆藏玉器典籍

此次展览以辟雍为题目,作品的次第展开展现出一个学习的过程。辟雍的内涵异常丰富,其功能、概念,以及被象征和寄喻的引申从未停歇。学习这一行为本身,其可变性和不确定性在不同时空下演进出多样的结果,致使我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单纯知识上的更新,更多的则是各个时期话语规则和感知情态的转变。如本雅明所言:“时空的奇异纠缠:遥远之物的独一显现,虽远,犹如近在眼前”。

月华 一石质,新石器时代晚期(震旦博物馆藏)

在郝量眼中,此次展览中的作品呈现了一个学习的过程,而“辟雍”则是这个过程中的中枢或节点,它连接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对物质的认知和探索、对情感的体验和抒发、对既有知识的不断修正以及艺术家独特个体的感知与回应。

渔父 二绢本重彩 2018

此次展览为艺术家“灵光”项目的又一次实践,展览分为演变、月华、金乌、渔父及秋江渔隐,两期五大主题,是继 2016 年荷兰博尼范登博物馆“郝量:灵光”展览后的第二站。展出作品由绘画、拓片、古玉、文献资料、珂罗版画等交织而成,并未刻意强调其历史性,为观者留下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去重塑不同个体经验中的轨迹。

秋江渔隐绢本重彩 2019

第二阶段作品《秋江渔隐》是元代以降中国文人画常见的母题,来源于屈原《渔父》辞意。郝量尝试从画面空间结构中寻求突破,但也守持“探索真理必以保持常态而不受变改之事物为始。这些当以诸天体为最宜;列宿千古无恙,昨今相同,不参加变化,也不会一刻这样,一刻又那样。”此作晦暗闪烁,左右边际虚化,可感受到时空的伸缩变幻。画中月华之光倒映在人民公园的湖面上,假山、柳岸与望京的楼宇重叠蔓延,时空被刻意打破重组,最远处,太空中的星辰掩映着云山田埂,在此迹中,审视中国当下的现实,隐逸之心油然而生,如辞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关于郝量】

青年艺术家郝量 1983 年出生于四川成都,2009 年毕业于四川美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主攻水墨画,是当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青年艺术家之一。作为新水墨的代表,他的作品先后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蓬皮度艺术中心现代艺术馆、法国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重要机构展出。此次同震旦博物馆的合作源于艺术家对中国古玉的极大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