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陶俑
“俑”是专门用于陪葬的再现类丧葬用品,通常以草、木、土及金属等材料制作而成。中国古代先民认为人死后存在灵魂,而灵魂同活着的人一样,要从事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为了满足灵魂的各种需求,俑作为—种生命观念的象征物而产生。

陶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最晚在东周时期既已出现,至汉唐时日臻发展成熟,随着人殉制度的衰落与丧葬习俗的完备,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明器之一。
馆藏陶俑以汉唐时期彩绘俑为主,这些富于朴拙生活气息并且具有强烈象征功能的陶俑,不仅展现着中国古代雕塑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铺陈出一个个为墓主所营造的具体而微又与众不同的冥间世界。
在本次展览中,震旦博物馆将带领您深入探索这些充满生命力的陶俑背后的故事。每一件展品都是对古代人民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的再现,它们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物品,而是古人情感与智慧的结晶。通过对这些彩绘陶俑的观察与研究,我们可以更加贴近那个遥远而又神秘的时代,感受到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文化对话。
展览不仅展出了精美绝伦的汉唐彩绘陶俑,还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如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体验,使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得以在今天这个时代重新焕发生机。我们诚挚邀请每一位对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感兴趣的朋友,来这里寻找与古人之间的共鸣,体验那份跨越千年的情感与智慧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