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人
汉代

今天我们对于汉代女子的认识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古人文献中记载;二是汉代文物中的形象。这其中又以后者的表现最为直观。透过此次展出两件玉人可以帮助我们对汉代女子的衣着、发饰、有较为具体的了解。

在谈及穿着之时,人们经常会使用到 “衣裳”一词,这个词汇的起源可以追溯至3000多年前,早在西周时期人们的着装就已经是上衣下裳的模式。到了战国时期,一种新的服饰开始流行于市,并对汉代的着装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上下一体的“深衣”,深衣在汉代非常普及,男女都可以使用,而且使用的场合也十分广泛,古籍中对深衣有这样的记载:“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深衣的样式有些类似今日人们穿着的“浴袍”,之所以叫作深衣,原因主要是因为其“衣裳相连,被体深邃”。除了基本款式的深衣之外,古人为了方便行动及更好的遮蔽身体还在原有的基础上设计出了“曲裾”。此次震旦博物馆展出的多件玉人均身着典型的“曲裾深衣”。例如这件通高13公分的玉人(图一),整体用单色和田白玉制成,致使其给人通透、莹润的视觉效果,玉人的头部大量使用细阴线雕琢,细致入微,连发丝的刻画都根根分明,足见玉工的高超技艺。而在衣服的部分除了阴刻线描绘出细节之外,对衣褶则使用了“隐起”的处理手法。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玉人的衣襟采用了左边压覆右边的方法,这种穿着方式称为“右衽”,是汉文化衣着的标志,与之相对,当时异域外族的衣襟则是完全反向的“左衽”。

值得注意的是,在玉人曳地的长裙之上出现了一枚小小的圆形方孔钱,此枚钱币因为长期置于地下的潮湿环境中已经生锈,同玉质表面相互贴合,致使玉料受沁局部呈绿色。此外这枚小小的钱币还是判断玉人时代的重要参考依据。因为钱币的发行和流通有一定的年限,因此可以通过钱币将玉人的制作时代限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这枚钱币本身铸造的并不精美,外圆内方,穿孔很大、无内外轮廓,相对来说具有小而薄的特点,而这些恰恰同汉初流通在市面上的“榆荚钱”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兴,以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可见此种钱币就是在秦末汉初被广泛铸造的,同时由于汉高祖实行钱币的私铸政策,所以钱币偷工减料,大小重量不一,水平参差不齐也就是在情理之中了。通过钱币年代的判定我们可以认为玉人时代的上限不会早于秦末汉初。

除了钱币能帮助我们判定玉人的年代上限,其头发的梳妆方式也是辨别年代的重要依据。汉代妇女头部的发式相对于后世而言较为简单朴素,一般说来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发髻垂在背后或头后;另一种是盘在头顶。发髻根据时代的早晚呈现出由低向高的转变,西汉早中期基本上不会出现头顶结髻的情况,到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开始流行头顶上的高髻。而头发上的装饰也随时间的先后呈现出由少至多,由朴素到复杂的转变。有了这样的基本认识再反观震旦博物馆收藏的玉人的发饰,其年代上的特征就显的尤为明显。此次展出的玉人头顶无髻,唯在背后稍作盘挽,并刻意留出一尾末梢,这些都是西汉早期妇女流行的发式。因此更进一步证明了玉人的年代应该为西汉早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