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马
汉代

相比牛而言,在汉代马的实用功能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及作战方面,同时马也具备一定的非现实功能。和牛车一样,马车也是汉代较为常见的,所不同的是使用马车则一贯是高等级群体所享有的“特权”。除了马车本身种类繁多以外也有优劣之分,相传早在战国时期伯乐就写成《相马经》一书,用以评判马的好坏,但是目前没有可信的今本流传于世,而上世纪七十年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长达五千两百字的《相马经》残本,则增进了世人对汉代“相马”的了解。此版本的《相马经》以马的头部特别是眼部的特征为主要评判标准,这些标准在汉代很多以马为主题的文物中可以发现一定的呼应关系。例如震旦博物馆此次展出一对玉马,眼眶较高,鼻孔稍大,两耳间距很小,颈部粗壮结实,四肢膝头圆如团麹,这些都同文献中良驹的特征暗合。

除了用作交通工具之外,汉代还有一类存在于神仙信仰中的天马,此种天马可以游历天极,骑上它便能够飞升成仙。当时相传,大宛所产汗血宝马就是天马同普通马杂交所生,因此求仙若渴的汉武帝笃信在大宛的宫廷内部一定囚禁着真正的天马,用以繁殖汗血宝马,屡次想以重金换取天马,但终究未果。无奈之下,便对大宛发动了战争。天马形象在汉代的文物中也较为多见,例如出土于陕西咸阳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中的“羽人驭马”玉器,以及东汉时期在画像石、画像砖上出现的部分“车马出行图”均可看作是当时世人对天马的刻画。